由侦探阁提供的《平天策》的“第一千五十九章 海和星空”,希望你喜欢。
???????????????????。
贝船飘行在海上,阳光也照耀在海上。
和南朝的边境线上相比,海上温暖如春,海水波光粼粼,在阳光下如宝石般五光十色,不远处的海岛上盛开着鲜花,时不时有鱼群从船沿边游过。
只是再美的风景,看久了也会腻。
年轻的道人沉默的看着远方,他有些忧伤。
并非是因为他刚刚赐予了陈书荒大量的真元,即便是瞬间失去了惊人数量的真元,他体内的真元对于他而言依旧充盈,而且每日里,他的经络里都会生出新的真元。
他的忧伤,是因为无时无刻都可以确实的感知到那些人的存在,感知到那些人的生死,但却又偏偏无法真实的触碰。
他明明在这个世界,但又似乎和这个世界隔得很远。
明明拥有一片海,却就如放逐在海上。
而且他不知道要等待多久。
真的很悲哀。
他身后的那名白袍僧人看着他的背影,想要开口宽慰他还需要耐心一些,但想着这种话已经说了太多,他便在心中叹息了一声,终究没有开口。
……
“凭什么林意想要看我们的恒宇天经我们就要给他,师兄,你放心,我绝对支持你。”
“师弟…这…”
“放心,这有关气节,师兄,平日里我虽然不太守规矩,但这种有关气节的事情,我一定站在师兄你这边。”
“不是的,师弟你会错意了,师兄我已经答应,已经将恒宇天经送去给他参阅了。”
“什么!”
南朝姑苏城里,天养书院里,一名蓝袍修行者不可置信的看着他的师兄。
“为什么?”这名蓝袍修行者觉得这简直就是荒谬,“师兄你怎么可能会答应他?”
他的师兄有些尴尬的轻咳了两声,轻声道:“我们受圣上恩典,但归根结底,我们书院是要培才育人,林意虽要借阅我们的恒宇天经,但剑阁中人,却是带了他们剑阁的黄道星宫点星经作为交换。师尊在世时便说过,若是能够有黄道星宫点星经参考,我们所修的功法必定会更为完善,如此一来,那些入我们学院修行的学子,所学才会更优。”
“他们竟然用了这门功法作为交换?师兄,你这……”
蓝袍修行者看着他这名师兄,目瞪口呆了片刻,终于无话,他不知如何评价。
这气节两字,似乎是不能再提了。
但对于书院而言,似乎真是落了实惠。
若今后真的有人抨击天养书院,他这身为院长的师兄才是首当其冲,他污了名节,但为书院得了好处,这深想来,自己的这名师兄,还是值得他尊敬。
也就在此时,他的师兄面色却是又凝重起来,轻声道:“师弟,我之所以答应,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,是因为北魏那边已经传来消息,那魔宗杀了无数人之后,又消失不见,想必再次出来之后,修为就又更上层楼。你想…数万乃至十数万的北魏大军都无法阻挡,天下即便有修为足够强横的修行者,但即便是林意的那名师兄,恐怕也无法和魔宗一样久战,普天之下,也只有林意才能如此久战。”
蓝袍修行者沉默了下来。
他自然是忠于皇帝萧衍的,只是天养书院在南朝只是很寻常的修行者,面对那种境界的修行者,他们就像是海中鲸鱼面前的小虾米。
在他看来,林意当然是逆贼。
可是他心中同时明白,林意走到这一步,皇帝当然也有过失。
更何况林意再怎么叛逆,林意行事也自有分寸,绝对不会和魔宗一样丧心病狂。
在林意和魔宗之间,他自然还是希望林意能够解决魔宗。
在他想来,和他师兄此时所说的一样,恐怕有机会对付魔宗,可以杀死魔宗的,也只有林意了。
……
林意的身前有一片海。
一片书海。
无数从南朝甚至北魏而来的修行宗门的典籍,密密麻麻的堆积在他的身前。
当他和陈子云、吴姑织在南天院的荒园之中公然会面之后,建康城中的权贵们尚且还想抱团取暖,但在齐珠玑以近乎引诱的方式诱使建康城中的那些权贵出手之后,建康城中的这些权贵们便顿时清楚自己该做什么,该如何做。
林意喜欢读书,埋头读书在很多人看来是苦事,但对于他这样的人而言,即便是啃那些很艰涩难懂的杂记和随笔,都是种享受。
这么多和修行有关的典籍,尤其有许多甚至是一些修行地视为最重要宝物的典籍放在他的面前,对于他而言简直是莫大的幸福。
就算是无数璀璨的金银财宝堆积在他的面前,都不能让他更加满足。
这些典籍之中记载的修行体会和经验,记载着的各种运用和利用天地元气的手段,是真正的浩如烟海,若是纯粹一个人查阅和领悟,那便不知道要消耗多少时间。
但南朝从不缺天才。
他的身边更不缺天才。
厉末笑,王平央,他们原本就是南天院最杰出的天才。
陈宝菀、萧淑霏虽然并未进入南天院,但只是她们并不需要进入南天院。
哪怕一直被他嘲讽要多读书的齐珠玑,到了真正读书的时候,领悟能力也比一般的青年才俊要强出很多。
而且他还有更宝贵的剑阁。
剑阁这些人虽然都已老,很多都甚至已经不能随意的出手,但当年能够进入剑阁的,哪一个不是惊才绝艳的人物。
更何况和他们这些年轻人相比,这些人有着更为丰富的修行经验。
所以他此时面前堆积的这么多典籍,都已经分门别类的归好了类,而且几乎都在其中夹了一页笔记。
有些笔记是厉末笑和王平央等人单独所留,有些则是好几个人都看过,都在上面记录了自己的心得。
在未翻开书之前,便已经大致知道这本书中记载的内容,便已知道这本书中所记载的手段优劣如何,这对于他的修行而言,便是简单了许多。
他查阅这些典籍,心中偶有心得,便再去拜见大俱罗金身,借大俱罗金身的元气感应,他在这短短的时日里,修行的速度和进境应该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。
他在初次和大俱罗金身元气感应时,一共便感觉自己和八颗
星辰建立了独特的元气联系,但他此时已经和整整七十三颗
星辰建立了独特的元气联系,而他能够清晰的感应到的
星辰甚至已经有一百数十颗,只是其余那些
星辰虽然清晰的出现在他的感知里,他尚且还不能让那些
星辰的元气自动和他体内的经络或是窍位感应,不能让它们自然的流入他的体内。
迄今为止,所有这些典籍之中,对他作用最大的反而并非那些强大的修行地的秘经,而是一个叫做善卷洞的小修行地的两本典籍。
这两本典籍一本叫做地肺经,一本叫做引星经,这善卷洞是道宗修行地,而且在道宗修行地之中,也属于没落的外丹道宗,是那种尽可能提纯灵药炼制出上品丹药,然后借用丹药的药力来尽快修行真元功法的道宗。
这两本典籍之中的地肺经,原本是论述地脉和域外
星辰的元气感应,并在合适之地建立丹炉,同时引地气和
星辰元气培制丹药之法。
这门典籍论述的道理是,浩瀚星空之中,
星辰如沙海之中的细沙不可数,但之所以许多
星辰的星光会被人看见,元气有可能被修行者感应,便首先是因为这些
星辰的元气跨越时空来到了这方世界。
而这方世界,必定便和那些
星辰本身存在独特感应之物,才能吸引到那些
星辰的元气降临。
留下这门典籍的修行者们,便是找到了许多地脉能够加强修行者和那些独特的
星辰元气的感应。按他们的道理,便是这些地脉之中独特的元气,本身能够牵引那些
星辰的元气。
所以要利用那些
星辰的元气,他们便只要设法增强那些地脉对
星辰元气的吸引便是。
这种吸引只要增强到一定的程度,他们哪怕修为不够,感知力不够强大,但终究也能感应到了,然后便能加以利用。
而那本引星经,则是在地肺经的基础上的制符之道。
能够感应到那些
星辰元气之后,便用独特的符文来约束和牵引、汇聚这些
星辰元气,然后再分析这些
星辰元气的利弊,加以利用。
林意自然不精通丹炉炼丹术,但这两本典籍上论述的道理,却给了他足够的启发和提示,他借用了其中的道理,便觉得大俱罗的这修行之法,便是体内的经络和窍位便有如这些地脉一般。
只要自身经络和窍位之中对于这些
星辰元气的吸引强到一定程度,那他的感知即便不足,也因为牵引的元气浓度足够,便更容易感知其中联系。
所以在这些时日之中,他和大俱罗金身元气感应时,便设法去感知那些经络之中的元气流动,并设法逐一的激发其中一些经络和窍位的潜能。
如此一来,他收获果然颇丰。
他此时一共能够收敛七十三颗
星辰的元气,其余还有六十余颗他虽然无法收敛,但已经感知得到那些
星辰元气,只是就如引星经中所说,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吸纳和引聚之法而已。
而这些时日来,他和原道人隐隐感觉,恐怕大俱罗全盛时,身上窍位和经络之中感应到的
星辰元气不下千颗,但最为关键在于,大俱罗体内这些
星辰元气似乎完全汇聚成阵,但他此时感应到的这些
星辰,却只是各司其道。
这便是他现在面临的关隘。
因为这无关乎感应
星辰的数量。
他直觉自己哪怕是按照自己目前的感悟,只需借助大俱罗金身不断的元气感应,自己感应和能够建立联系的
星辰元气会越来越多,到时候自己体内经络和窍位之中,就如同
一颗颗
星辰会被全部点亮。
但关键在于他从懂事开始接触修行知识时,他就明白了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,力要往一处去,才叫做发力。
他最初体内凝结黄芽真元时,若是那些如黄芽般幼小柔弱的真元四下游散,并不按照他的心意都流往一处,那即便激发出来,也只是如同春雨般洒落,而不会像激流般喷涌发力。